35名设计师,5天,爆改台北菜市场,文艺青年看了都想去买猪肉!
美好关系
每次陪老妈去买菜,
小编内心都是崩溃的,
也不是不愿意陪家人,
实在是这个菜市场,
太!脏!太!乱!啦!
地上1滩滩的水渍,
加上烂掉的蔬菜水果,
还混合了1些鸡鸭鹅的粑粑...
只是脏都已够够的了,菜市场里还充斥着大叔大妈们吆喝、砍价等的“隔山式喊麦”,音量大到,犹如同时有500只鸭子分别用不同声部演绎《1人饮酒醉》...
试问这样的菜市场
哪一个小仙女愿意进去?!
但在台湾有1个「士东市场」,
看起来却像个日式超市1样,
连小编这类有“菜市场恐惧症”的人,
看了都想进去拍个写真!
但其实在上1年,
这个市场还是和其它菜市场1样,
虽然有着浓厚的人文气味,
但东西也是堆得满满的,
看上去很乱。
店面看上去也有些历史了,
虽然算不上脏,
但还是没有很想去的感觉。
但就在今年年中,
由1个叫「美好关系」的台湾团队,
对士东市场的18间店铺进行了大改造,
为的是让这个地方变得“更方便、趋向于理想”,
希望它能被更多年轻人注意,
乃至成为台北市的新地标。
35名来自全中国各地的专业著名设计师带领着1批设计系、木工科和花艺组织的学生,开始了1场“喧闹菜市场的爆改”。
⑴23水饺-
作为第1家被改造的店铺,
123水饺店原来是这样的。
€€
改造后的123水饺店,
延续了原来简单朴素爽利的风格,
在色彩上下了点小工夫改造,
加上了1个可爱的植物角,
令123水饺店1下特别起来。
€€
自从这第1家改造完成后,
市场里的店铺老板都对这样的改造动了心,
开始相信“美好关系”团队的成员,
因而在接下来的4天里,
17家店铺纷纭被打造1新。
-陈家烧腊店-
改造前:
设计师选用热带生长的9重葛,
衬出烧腊的原产地广东的热带气候,
桃红色的花瓣更与烧腊店相互映衬,
用麻绳缠绕金属杆,去除油腻感。
改造后的陈家烧腊店,
看起来变得干净了许多,
黑底金字配色的招牌,
更使得店里的档次up↑up↑up↑
-3年9班豆腐厂-
改造前:
看名字就知道,
这家豆腐店走的是情怀线路,
因而设计师们决定呼应店里理念,
“纯天然非基因改造的豆类食品专卖店”,
改造材料将全部采取环保原料,
用回收木材打造出自然气味。
改造后的豆腐店,
仿佛1个干净的磨坊,
全环保材料也令顾客们感到食品的放心。
-信德制面店-
改造前的信德制面店,
室内采光不好黑乎乎的,
和洁白的面粉比起来显得特别脏,
但其实面点的卫生问题是10分重视的。
所以设计师针对这个问题,
用白色作为店铺的基本质彩,
这样在视觉上会让人疏忽飘落的面粉的存在,
但是纯白色又会使得店面失去个性和辨认度,
所以设计师在1侧打造明黄色搭配,
这样给人感觉眼前1亮。
改造后的信德制面店,
1眼就可以记住,
途经的人就算记不得店名,
总归记得住“那家黄色的制面店”。
-草山蔬菜-
改造前...
emmm这就是1个普通的蔬菜铺。
但这家草山蔬菜位于士东市场的中心,
也是1家用时颇久的家族式店铺,
设计团队也不好大改他人家族店铺,
再说业主也感觉店里本来的模样不错了,
因而这家店的改造成了设计师的困难。
但改造后的草山蔬菜,
看似没有太大的改变,
但整齐的分类、朴素的招牌,
显得整家店的Bigger提升了很多,
更有年代的质感和内涵。
-阿美海鲜-
水多的水产市场,
就是小编最惧怕的去的地方,
湿漉漉、脏兮兮的地方,
让人心生畏惧。
海鲜产品的分类整理,
也就成了设计师最重视的地方,
系统性地整理,使得摊位变得整洁起来,
还加入了很多的海元素,
鱼、蛤、蛎等的水族插画作为装潢。
设计师还专门找人写上了,
手写字的招牌和鱼类品种,
让爱漂亮海鲜的店铺多了1丝日式风格。
-古早味-
-阿卿熟食-
-吉品轩-
这这这...看下来,和小编印象中的菜市场差别也太大了吧!这么好看的菜市场,难怪各大媒体都说改造后的士东市场成了台湾1大必去的点!
5天下来,「美好关系」团队和菜市场里的阿公阿€€们,都成了好朋友。
下次来台湾,
不如来这个有趣的菜市场逛1逛?
€€ 点这儿,来3个设计师的微博获得更多干货